8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为对冲税期高峰等因素的影响,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 8月15日人民银行开展204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和401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 ,充分满足了金融机构需求,1年期MLF中标利率从2.65%下调至2.5%,7天逆回购利率从1.90%下调至1.8%。
随后,常备借贷便利(SLF)各期限利率也下调10个基点。其中,隔夜期下调10个基点至2.65%,7天期下调10个基点至2.80%,1个月期下调10个基点至3.15%。
继6月政策利率全面下调10bp之后,8月15日,7天逆回购利率、MLF利率再分别下调10bp和15bp,SLF各期限利率(利率走廊上限)也跟随下调10bp,实现三个月内两度降息,且此次MLF利率下调幅度更大,表明当前经济面临的压力进一步加大,亟需各领域政策加快协同发力,以强化逆周期调节,全力稳定经济增长。
【资料图】
央行为何三个月两度降息?民银研究认为:
(一)经济修复的内生动力还不强、有效需求仍不足,降息有助于强化逆周期调节、全力稳增长
二季度以来,随着经济修复动能转换,“经济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仍然不足”的矛盾凸显,PMI、物价、出口、房地产、投资、消费、就业以及信贷社融等指标均显示当前我国经济复苏势头放缓,经济环比下行压力不断加大。
从PMI看,我国制造业PMI自4月以来已连续处于50%的荣枯线以下,非制造业PMI增速也呈逐月下降态势。历史上来看,当PMI 连续两个月低于荣枯线时,央行基本上会降准降息。伴随PMI指标整体走弱,在6月政策利率调降之后,降息再次启动。
从物价看,7月CPI同比由上月持平转为下降0.3%,核心CPI涨幅虽扩大、PPI降幅收窄,但持续低迷的物价也使得实际利率水平偏高,增加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压力。
从外需看,按美元计价,7月我国出口、进口同比增速分别下降14.5%和12.4%,在美欧加息进程尚未结束、去库存周期仍在持续,叠加全球产业链重塑带来的负面冲击下,未来我国出口形势仍不容乐观,内循环的动能潜力和运行效率需进一步提升。
从刚公布的经济指标看,7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7%,较6月回落0.7个百分点。7月社零同比增长2.5%,较6月回落0.6个百分点。1-7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4%,较上半年回落0.4个百分点。其中,基础设施、制造业、房地产投资分别同比增长6.8%、增长5.7%、下降8.5%;民间投资同比下降0.5%,仍处于负增长区间。7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5.3%,较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各主要指标压力均加大。
尤其是近日公布的7月金融数据超季节性回落,结构不佳。其中,新增人民币贷款3459亿元,在去年低基数基础上,同比大幅少增3498亿元,为2009年11月以来的单月新低,且票据融资和非银贷款成为主要支撑;新增社会融资5282亿元,比上年同期少2703亿元,为2016年7月以来的最低水平。M2、M1增速全面回落,M2-M1剪刀差继续扩大,企业内在经营活力不足,企业投资动力降低,居民消费端低迷。特别是7月社融口径下的人民币贷款7月仅增加364亿元,同比大幅少增3892亿元,创下有统计数据以来的新低,表明实体融资需求明显偏弱,促内需、稳增长压力增大。
去年在7月社融数据远不及预期的背景下,8月降息落地。今年,面对同样收缩的经济和金融数据,也亟需通过加快降息等举措来降低私人部门资产负债表衰退、风险偏好不断下降的风险,全力强化逆周期调节、支持实体经济稳固回升。
(二)实体融资成本调降仍有必要,降息有助于扩投资、促消费和增强债务的可持续性
当前企业盈利整体低迷,企业中长期贷款拐点到来,对信用扩张和经济修复的支撑力度边际下滑。7月企业中长贷增加2712亿元,虽仍有一定支撑,但同比少增747亿元,自2022年9月央行开始密集出台一系列稳信贷工具以来,首次出现同比少增,预计对公经营贷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企业中长期贷款是驱动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内生修复的重要力量,其增长出现边际放缓,对经济的支持作用减弱。
同时,居民端信用整体收缩(7月住户贷款减少2007亿元,同比少增3224亿元,居民短贷和中长贷均呈现负增),政府债务付息压力不断加大,降成本、扩投资和促消费仍为重要任务。
为此,央行通过调降SLF(利率走廊上限)、OMO和MLF利率,可以带动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尤其是中长期信贷市场利率的下降,引导市场利率中枢下移并传导至实体经济,有效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以刺激投资和消费,稳定就业和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助力房地产市场复苏回暖;并加强货币与财政政策的配合,增强政府债务的可持续性,提升经济循环速度,为下半年国内经济的稳固运行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三)降息有助于推动信心修复、稳定市场预期,提升经济运行效率
当前,信心不足仍是制约经济修复和运行效率提升的关键因素。
短期内降息再度落地,也预示着后续维稳经济政策持续加码值得期待,其释放的稳增长信号,对于提振信心、稳定预期具有积极意义,有助于进一步扭转企业和居民部门的投融资偏好,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畅通经济金融良性循环。
(四)国内物价保持低位,美联储加息接近尾声也为降息提供了空间
7月我国CPI同比下降0.3%,PPI同比下降4.4%,CPI同比从年初的2.1%到目前转负,显示终端需求不强,货币政策的第一要务仍在稳经济增长。随着CPI转负,实体融资的真实利率水平也在提升,降息的必要性加大。
同时,伴随通胀数据高位回落、非农就业人数连续低于预期,美联储加息周期或接近尾声,外溢影响有望减弱。
利率调降的步伐远未结束
国君宏观研报指出,两次降息后,利率调降的步伐远未结束,无论是政策利率,还是LPR以及存量贷款及存款利率的调降,降息周期还在中途,此外关注3季度降准落地的可能。我们多次强调,根据根据MLF- LPR利差来看,我们预计1年期、5年期LPR分别较MLF多出5、10BP左右的调降空间。由于MLF利率单次调降步长加码,不排除5年期LPR降息步长超过15bp的可能。我国按揭贷款利率普遍采用LPR+加点的方式,尽管LPR调降普惠所有存量贷款,但相较新发放贷款利率,存量贷款利率最多高出100bp以上,可能导致单月月供相差10%,央行吹风下,存量贷款利率调降的推进值得关注。同时,为了缓解净息差压力,存款利率的调降也将跟随。此外,宽货币升温,后续MLF到期压力加大,叠加政府债供给压力增大,不排除降准落地的可能。
利率调降后,人民币汇率短期小幅承压,利率债仍有投资机会,权益端关注成长股及高股息红利资产。经济恢复尚不牢靠、政策利率调降的背景下,我们认为人民币汇率短期内大概率仍在7.3附近双向波动。考虑到信用周期在底部震荡,“资产荒”仍将延续,流动性宽松和利率中枢下移将驱动长端利率仍有下行空间。权益资产,关注宽货币加低利率导向下,高股息红利资产及成长风格的投资机会。
信达宏观也指出,本轮降息周期可能还未结束,一是历史上国内产能周期下行期,央行都会开启降息周期。我们判断产能周期可能在明年初前后触底,对应本轮央行降息周期尚未结束。二是未来居民和企业部门均存在信用扩张的压力,央行降息有利于提振实体融资需求。三是美联储加息已接近尾声。除了降息之外,我们预计今年内可能还会降准1-2次。首先今年的准备金缺口仍剩余1.3万亿元左右,对应降准2次、1次0.25个百分点。其次年内政府债提速发行、四季度MLF集中到期等因素或造成银行间流动性收紧,我们判断下一次降准在今年三季度末之前落地的可能性较大。
MLF降息后还有哪些政策值得关注?中信证券指出,1)中性情况下预计1年期和5年期LPR品种报价存在15bps的下调空间,并引导贷款利率相应下调。考虑到5年期LPR对1年期品种的加点仍有65bps的空间,在刺激中长期信贷需求的诉求下,不排除5年期LPR下调20bps至4%的可能性。
2)LPR与贷款利率下调预计将抬升商业银行的息差压力,因此存款利率也有可能会有所下调。
3)8月4日召开的四部门新闻发布会上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提及“继续发挥好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和指导作用,指导银行依法有序调整存量个人住房贷款利率”,预计存量房贷利率调降方案也逐步部署落地。
4)在价格端工具较多发力的环境下,考虑到专项债集中发行阶段流动性缺口仍存、而年内剩余时段MLF到期压力较高,数量端降准落地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