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医药健康领域经历了一场资本“寒冬”。2023年一季度,企业投融资市场呈现“回温”迹象,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一季度,申万医药指数相较于去年10月涨幅已经超过20% 。
从寒冬到向暖,医疗健康投融资的逻辑变了吗?5月20日,在第四届健康产业投融资峰会的“穿越寒冬”圆桌讨论会上,8位医疗健康领域投资人与创业者围绕这一话题展开了对话,在他们的眼中,我国医疗健康行业正在从快速萌芽发展迈向逐渐理性的成熟阶段,在这一过程中,资本追逐的热点和投融资的标准都在变,不变的是医疗需求的增长,以及从业者的初心和坚守。
资本寒冬过后:更多关注硬核创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投资人在谈及“近年来医疗健康领域发生的变化”时,除了认同市场变“冷”的事实之外,他们也看到了一些积极的地方,表示“行业正在经历第一个完整发展周期的后半段,一个健康的、成熟的市场环境正在形成。”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梳理发现,2022年,A股上市的生物医药企业有17家,但破发数量达到9家;港股上市数量仅有5家,虽破发数量只有1家,但另外4家也只是微涨状态。综合来看,2022年A股和港股上市企业数量,相比2021年下降超过4成。
在这背后,是很大一部分高度同质化、商业化前景不明朗项目的出清。瑞顺生物创始人杨黎明记得,十年前,他刚刚回国创业的时候,投资者更多地是投资Me too、Fast follow等回报周期短的项目。如今,变化已经发生。
在谈及投资策略变化时,投资人的眼光正在逐渐转向“投早投小”,在能够真正填补我国临床空白的领域、卡脖子环节,资本更有耐心了。
国投招商生命科学团队联席负责人肖治
国投招商生命科学团队联席负责人肖治对此深有体会。“今年最大的感受是投资人变得更加谨慎和理性,大家都很努力地看,但出手的速度没恢复到之前。对项目的选择标准也发生了变化——从前两年的百花齐放,快速过渡到精挑细选阶段,重点关注被投项目是否具有硬核创新,是否位于细分领域前三名,是否有机会做到全球best-in-class或first-in-class等。”
红杉中国合伙人杨云霞
“红杉在医疗健康板块投资的策略是‘新、好、早’, 我们的种子基金已经募到了第三期,迄今累计已投资超300家早期初创企业,帮助国内外科学家推进科研成果的转化,陪伴他们成长。” 红杉中国合伙人杨云霞总结,医药产业发展有其特殊的发展规律,并不是所有时刻都在聚光灯下,但这并不代表这个行业没有发展。在大多数人还没有看到行业前景的时候,挖掘到的机会可能才是真正的机会。
华平投资合伙人施珑
华平投资合伙人施珑表示:“作为全球领先的投资机构,华平投资已扎根中国近30年、持续深耕中国医疗健康产业近20年,投资了诸多标杆企业和创新公司。我们长期重点关注和布局创新药和医疗器械的技术创新、医疗服务升级以及消费医疗等领域。” 谈及未来发展机遇,他进一步表示:”随着供应链安全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我们将重点参与到器械研发、药物开发等全生命周期支持性领域中,持续关注供应链本土化机遇。与此同时,伴随消费升级以及后疫情时代生活回归常态,消费医疗也将迎来全新的发展篇章。”
倚锋资本创始人&董事长朱晋桥
“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以每五年为一个发展周期,从原点-上升-下行-上升,起起伏伏都是正常,” 在倚锋资本创始人&董事长朱晋桥看来,换个角度看待市场的低迷,也可能是我们正在见证一个新时代崛起的破晓,而且具体从市场中去看,医疗健康领域目前尚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很多,很多细分领域值得挖掘。
创新“去伪存真”,国产替代和差异化竞争成关键词
资本的热潮来了又退,但在这片热土上,永远不缺有毅力、有热血的科学家、创业者。
瑞顺生物创始人杨黎明
“十年前我选择回国创业,主要是想将实验室的研究成果转化,做出全球首款鲜活通用型的DNT细胞治疗药物,大幅降低当前市面上个性化细胞治疗药物的治疗成本。现在,这依然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杨黎明提到,瑞顺生物的首个核心产品RC1012细胞注射液(同种异体DNT细胞)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有望成为全球首个上市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货通用型DNT细胞药。
信念医药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肖啸
之相对应的是,行业创新“去伪存真”,追逐的热点也逐渐转移至基因治疗、细胞治疗、MRNA药物等前沿创新领域。信念医药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肖啸充满信心地认为,“基因与细胞治疗、核酸药、脑科学、再生医学等创新技术,受益于投资人的持续支持,在不久的将来或许会引领医疗行业新一轮的革命。” 肖教授从事基因治疗研发30多年,信念医药的血友病B项目获得国家药监局突破性疗法认定,3期临床试验已经完成所有患者给药,预计2024年递交新药上市申请。他坚信,基因治疗药物一定会“突破于罕见病,普及于常见病。”
北京康乐卫士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郝春利
谈及对未来的期待,北京康乐卫士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郝春利坦言,当前生物医药行业融资环境确实进入了低谷,但作为朝阳产业中的朝阳产业,疫苗这一细分赛道有着巨大的临床需求和增长空间,而着眼于公众健康,能够解决重大临床需求的供给策略及解决方案,必将在未来成为资本关注的焦点。医疗需求永无止境,行业发展无限可能。
“针对疫苗行业,未来的趋势可以用两个关键词来描述,其一是国产替代,其二是充分竞争,应对这两个趋势,企业要关注的是差异化和质量升级,以及国际化,我们需要做的是把自己的主营业务做强做大,静待风来。”郝春利说。
责编:李益萌
主编:邱越
校对:李欣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