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畅游网络时,如何避免上当受骗?遭遇“刷单”“致富”等诈骗,怎样快速举报?防诈反诈,互联网平台可以做什么?如今,网络电信诈骗高发,平台的安全防护功能也备受舆论关注。近日,抖音“反诈开放日”活动拉开帷幕,持续加大防诈反诈科普宣传,护佑网络安全。活动圆满结束之时,抖音宣布试运行一年的“抖音小安”正式上线。
近几年,包括“新反诈法”在内的反诈法律不断完善,各地部门执法打击毫不手软,“全民反诈”的社会氛围日渐浓厚。然而,一些形式翻新、花样迭出的电信网络诈骗,依旧令人防不胜防,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尤其是,网络平台上“刷单”“副业”“聊天”等诈骗形式,变幻莫测、隐蔽性强。正因为如此,近年来,反诈一直是互联网平台的重要治理内容,与预防治理网暴、不实信息并列为三项最重要的专项工作。
治理诈骗,没有谁是一座孤岛。在审时度势立法修法、相关部门强化执法打击的同时,互联网平台的防诈反诈,大受关注也大有可为。从实践经验来看,互联网平台治理诈骗,在过去一段时间比较依赖于平台根据自身能力来主动治理。以抖音为例,就建立了反诈大数据库,构建出反诈模型、重点用户画像、重点治理板块等来提前识别,加强治理,线下联合打击。数据显示,2022年1月1日——2023年1月1日,抖音日均拦截风险登陆次数3.15亿次,对诈骗行为的提前拦截率为96.72%。全年打击诈骗团伙135个,协助警方抓获嫌疑人803人。
平台的积极作为,主动治理是一种责任展现。而面对层出不穷的诈骗与平台治理手段有限的客观现实,如何推动互联网反诈迈向“深水区”,强化精准治理的手段和策略,成了一道必答题。
开拓升级反诈思路,推出更新反诈通道就是一种有益尝试。在此现实下,新的智能交互产品“抖音小安”于2022年1月开始试运行。与传统的拦截干预和防诈反诈形式不同,“抖音小安”的“进化”大有看点——不仅链接了大数据库、反诈模型、重点用户画像等,还精准针对不同用户,通过图文、视频、客服电话等形式,在财经、情感、赌博等诈骗形式下,给出不同的提示警示,教育和提升用户的反诈能力。一只手尽力阻断用户与诈骗分子间的联系,另一只手增强对用户的警示提示和教育。平台反诈思路和策略“两手抓”,恰恰契合了去年12月施行的“新反诈法”对平台的重点要求之一——加强对用户的提示。
实践是最好的“测试纸”。试运行一年的实践证明,“抖音小安”具备了互联网平台反诈“试金石”的成色。数据显示,试运行的2022年,共劝阻诈骗被害人数5万多人,有效保护用户3316万,人工服务时长超过8000小时。这些数据,不是简单意味着人和钱的统计,而是数万数十万个家庭免于陷入困境、守护用户幸福和安全权益的体现。更进一步看,在重点做好防诈反诈提示的基础上,“抖音小安”还向预防治理网暴、不实信息,心理关怀等领域延展实践。
网络诈骗有千百种面孔、千万个套路。但既然是“诈”是“骗”,就迟早有露出马脚、显出原形的时候。也因此,防诈反诈永远没有终止符。在司法、执法、教育等领域之外,互联网平台也可以推出类似“抖音小安”一样,看得见的“试金石”。以智能科技手段和人文教育关怀,推动平台反诈迈向“深水区”,强化精准治理的手段策略,就一定能不断挤压诈骗滋生和生长的空间。(李瑞)
关键词:
数据显示
社会氛围
防不胜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