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本网 > 财经 > 正文
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取得新突破 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持续增强
2021-12-27 16:19:01来源: 新民晚报

今年,上海港预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700万标准箱,将连续12年位居全球第一,提前实现2025年目标。枢纽功能进一步提升、数字化研发不断进步、智能管控系统实现突破……集装箱吞吐量已经连续11年保持全球第一的上海港正一步一个脚印彰显大国实力。12月23日,上海洋山港区智能重卡2021年度第4万标箱正式装箱启运,年度预定的运输目标圆满完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进一步增强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

智能重卡阶段性突破

在全球最大的集装箱码头上海洋山深水港,一辆辆智能重卡从洋山港码头出发,驶过东海大桥,到达深水港物流园区,这是我国首个智能驾驶集装箱转运业务。伴随着2021年第4万标箱发车,上海洋山港“5G+L4”自动驾驶智能重卡集装箱转运业务“准商业化运营”实现阶段性新突破。

近年来,智能重卡基本具备了“洋山港码头—东海大桥—深水港物流园区”路线上的自动驾驶及载货运输能力,现已累计转运集装箱约6.1万标箱。按计划,明年洋山港智能重卡将完成10万标箱运输任务。

从“制造”到“智造”

上海港,作为全球海运网络的重要枢纽,2019年集装箱吞吐量4330.3万TEU,连续10年蝉联世界第一。据统计,今年1-11月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已超4300万标准箱,这一数据已基本和去年持平。在洋山四期建设中,最大的难点是构建自动化码头“大脑”——智能管控系统(ITOS)。作业管控系统外连海运船舶、道路运输、口岸监管,内控计划调度、设备设施各执行与传感单元,覆盖码头作业多场景及全流程,是超大型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大脑”。

为此,上港集团率先牵头开展自主研发,通过理论研究和构建数据差异量化模型,打造了全新的智能作业管控系统,解决了作业时空多变、状态不确定导致设备协同难的关键问题,能力与效率均居全球自动化码头首位。自2017年12月开港至2020年底,码头投产设备规模从开港初的100台扩大至239台,开港至今集装箱吞吐量已突破1100万标准箱。

与此同时,上港集团还牵头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重点专项共性关键技术项目,启动实施了“基于大数据驱动的超大型集装箱码头智能化作业管控技术”研发工作。预计至2022年,项目将完成我国首个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超大型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智能操作系统的升级研发,推进码头运营效率再次大幅提升,实现整体桥吊平均台时效率进一步提升10%以上、单体码头年吞吐能力进一步提升50%以上、作业人员减少70%以上。

布局长三角

要实现国际集装箱海港枢纽的目标,也需要在长三角范围内实现更好布局。根据上海组合港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的数据,今年,长三角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已突破1亿标箱,标志着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服务能级进一步提升,港航业为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更加强有力的支撑。

关键词: 上海港 集装箱吞吐量 航运资源 配置能力

相关新闻
专题新闻
  • 河南最大扶贫搬迁社区飘起幸福“年味儿”
  • 虽说万物皆可盘 但盘得住时光的才是王牌
  • 霍尔果斯:冯小刚等明星资本大撤离
  • 开心麻花电影频出
  • 男频IP为何“武不动乾坤,斗不破苍穹”
  • 《铁血战士》北美市场票房跳水 又玩坏一个大IP?

豫ICP备20022870号-9

Copyright © 2011-2020  资本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网站: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