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本网 > 财经 > 正文
“双碳”目标下带来新机遇 碳排放权已成为稀缺资源
2021-07-19 13:58:00来源: 南方都市报

“自去年我国提出“双碳”目标后,我们团队规模今年可能扩大了两倍以上,可每天还是忙得不着边。”

作为与企业低碳发展打交道最频繁的市场一线人员,SGS中国区低碳领域产品经理贺晗,已深刻感受到了“双碳”目标提出后的变化。

7月13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0年度报告》。3天后,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启动仪式在北京、上海和武汉三地同时举行。9时30分开始第一批交易。从十年试点到全国统一开市的跨越,这是中国碳市场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据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纳入首批碳市场覆盖的这些企业全年碳排放量超过40亿吨二氧化碳。这意味着,中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一经启动,就将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贺晗说,他们低碳业务对接企业负责人的层级也在提升,“基本都是集团的总经办甚至高层一把手亲自在主导决策和规划。”

1/

碳排放权已成为稀缺资源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国内实现“双碳”目标的工作可分为两块:一是在政策层面强制的部分。目前各省市政府都在今年开始规划。根据本地的一些行业特征去研究碳达峰的一个路线,怎么去调整能源结构、工业结构、交通运输等。

“今年就要制定相应的方案出来,而且每一个五年计划都规定了相应的碳排放降低的一些目标”。

另一块则是自愿性的,就是基于市场机制,“通过经济手段发挥市场力量,通过碳定价倒逼企业去进行减排。”

自2013年6月深圳启动第一个试点以来,截至目前,全国一共有八个碳排放权交易区域试点。通过碳交易,这些试点市场有效地帮助当地完成了政府强制性的减排目标。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上线交易,更是使得中国变成全球最大的单一的碳交易市场。

贺晗认为,具有约束性的“双碳”目标提出后,全国碳配额总量将得到控制,碳排放权将变成一种稀缺资源,通过碳交易的形式进行交易。

“碳排放权是政府发布的配额。以后企业要进行碳排放,就得有排放权。每一吨排放权就是一吨配额。”控排企业可以通过自身减排,让自己的配额变得更充裕,可以拿出多余的配额进行交易。如果自身的减排成本太高,也可以去购买别人的减排量或者别人省下来的配额来完成自己的这个碳履约。

通过这些方式就可以让更容易减排的那些组织和企业去进行减排。这样全社会整体的减排成本会降下来,同时也可以激励企业发挥自身能动性,发掘自身技术节能的空间。

目前,碳交易范围主要是发电企业。贺晗表示,可预见的是,未来行业范围和交易产品均会增加。

据南都记者了解,像广东碳市场,目前已纳入交易的有电力、钢铁、石化、水泥、造纸、航空等六大行业,接下来还将纳入5个新的行业,包括数据中心、建筑、交通、陶瓷、纺织等5大行业。

2/

新能源行业将享受政策红利

贺晗进一步分析认为,“十四五”规划强调要进一步降低碳排放强度,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8%。为达成这些减排目标,国家自然会大力提升风电、光伏发电规模,有序发展海上风电,加快西南水电基地建设,安全稳妥推动沿海核电建设。“通过这些方式,让上游的清洁能源占比越来越高,我们整体的脱碳就比较容易了。”

贺晗认为,在这个形势下,新能源行业,比如光伏、风电、沿海的核电、西南地区的水电,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光伏和风能,都会享受政策红利,“包括产业链上的上下游企业,都会有政策优势,比如新能源汽车行业。”

还要注意到的是,传统化石能源的煤、油、气也需要做更低碳、更清洁化的技术开发来提升效率。因为这些传统能源依然是我们国家当前的能源供应的主体,短期内不可能彻底被清洁能源替代。

要捕捉和处理利用这些传统能源燃烧释放的大量的温室气体,可结合CCUS碳捕捉、储存和利用来发展化石能源综合利用技术,贺晗认为这也是未来一个转型的方向。

另外,现在更多地强调在一个区域一个城市甚至一个省市这个层面上达到碳中和。因此,建立低碳管理的平台,让整个城市实现智能化、低碳化,也将是一个发展方向。比如云服务、大数据,都有助于减排。“像华为、腾讯等高科技领域的企业,都在积极布局这一部分,这个是未来低碳发展的一个方向。”

3/

企业向绿色低碳转型

会更有话语权

从发展来看,碳中和已成为整体性的国际趋势。企业不仅必须配合政府的“双碳”目标的完成,外向型企业,或者主要客户是国外大买家的供应链企业,均需要进行碳减排目标的制定。而这些核心企业整个价值链上下游所有的相关方,也必须要配合整个价值链来达成减排的目标,乃至最后碳中和的目标。

据贺晗介绍,奔驰对外宣称将在2039年实现全价值链的碳中和,届时其旗下所有乘用车将实现碳中和(生命周期碳排放量为零)。因此,奔驰在中国的供应商包括上游所有的排放,必须在2039年全部实现碳中和。

“这个对企业就是个挑战,你真正需要去考虑该怎么把自己的排放降下来。”这个过程中,如果企业转型做得好,在整个产业链上就更有价值,更有话语权,也能更好地得到发展。反之,就可能面临订单流失,发展受到阻碍。

贺晗认为,绿色低碳转型不仅是机遇,更是充满挑战。行业或企业必须基于这种大的约束性目标来进行发展,如果做不到就可能被淘汰。尤其是高排放的行业,未来还会面临转型的危机和痛苦,比如传统能源企业,大量的就业人群在转型过程中如何适应转型。

4/

很多企业一把手

亲自主导低碳转型规划

自中国“双碳”目标提出来之后,贺晗明显感觉到企业负责双碳业务的部门层级在提升,“以往通常是企业的安环部门,或者负责社会责任的办公室,或者放在内部某个职能部门,层级不是太高。现在基本上都是集团高层比如总经办,或者专门成立类似低碳研究院之类的低碳转型领导机构。一般都是企业最高层的人员亲自在参与负责,甚至一把手在主导规划。”

贺晗还注意到,很多企业眼光很开放,包括国企、央企,不光看到这种转型的风险,而且大家都在积极探讨一些新的机遇。

贺晗认为,中国毕竟是制造业强国,在这块儿有优势,转型起来也会比较快。供应链的配合,也会很积极。

据国外相关调查报告显示,全球的核心企业要完成碳达峰、碳中和,他们在中国国内的主要供应链,配合度上基本达到80%以上,“他们主要的供应链都在积极的行动,要远远高于在海外其他国家的一些供应链企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碳排放权 能源结构 上线交易

专题新闻
  • 河南最大扶贫搬迁社区飘起幸福“年味儿”
  • 虽说万物皆可盘 但盘得住时光的才是王牌
  • 霍尔果斯:冯小刚等明星资本大撤离
  • 开心麻花电影频出
  • 男频IP为何“武不动乾坤,斗不破苍穹”
  • 《铁血战士》北美市场票房跳水 又玩坏一个大IP?

豫ICP备20022870号-9

Copyright © 2011-2020  资本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网站: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