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科尔尼公司大中华区总裁、全球合伙人贺晓青围绕国潮品牌兴起、消费行业趋势等热点话题,接受了经济日报记者采访。
针对“消费升级”与“消费降级”的讨论,贺晓青举例说,去年上半年,一些100元至200元档位的运动鞋比较热销,主要原因是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部分消费者趋于保守。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去年中国消费者的消费意愿与消费能力出现阶段性下滑。不过,目前中国消费市场已经出现比较明显的“消费回流”趋势,尤其是高端消费品快速增长,预计今年消费将在中国经济增长中占据更大比重。
疫情之下,消费行业出现了数字化程度加深、更关注健康生活、青睐现代生活方式等亮点。贺晓青认为,这些趋势在疫情之前就已经出现。比如过去几年,包装食品饮料增长较慢,但健康饮料增长较快。受疫情影响,这些趋势表现得更加明显。
对企业而言,数字化转型任务正在变得更加紧迫,同时整体呈现出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型的趋势。例如,OEM企业转向品牌建设;本土企业加大创新,从跟跑转向领跑;等等。
未来3年到5年,科尔尼公司非常看好中国消费品行业民族品牌崛起带来的投资机会。一方面,公司调研发现,年轻一代的消费者更有民族自豪感,国潮品牌的兴起就是一个例证;另一方面,中国企业愈加成熟,更有竞争力。
贺晓青还表示,本土企业在社交媒体营销、市场决策等方面更有优势,但民族品牌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还需要更加关注产品力。消费品行业本土品牌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营销能力、产品力、渠道建设3个方面,虽然各个细分市场各有侧重,但缺一不可。
贺晓青认为,近年来,零售行业的跨国公司正逐渐改变对中国的定位。具体来说,七八年前的定位是“GlobleforChina”(全球产品销往中国市场),后来开始转向“ChinaForChina”(中国定制产品销往中国),眼下正在向“ChinaForGloble”(中国创新产品销往全球)升级。中国企业的创新发展给跨国公司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会成为推动其快速转型的动力。
关键词:
中国民族品牌
经济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