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乘客登上无人驾驶飞行器“亿航184”体验载客飞行。无人驾驶飞行器在广州进行公开载客试飞演示。 新华社记者 陈 寂摄
至2035年,广州常住人口将达2000万人,城市轨道网络达2000公里,南沙将建成粤港澳大湾区核心门户……日前公布的《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草案亮点频现。
近20年来,广州从最早期定位为广东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到华南地区中心城市之一,再到国务院2016年批复首次确立获得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地位,广州城市定位在国务院对城市总规划的批复中逐渐提升。而在本次规划草案中,广州的目标愿景是“美丽宜居花城 活力全球城市”,城市性质为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商贸中心、交往中心、科技产业创新中心,逐步建设成为引领型全球城市。
“此次城市总规划把广州放在全球城市体系中去考量,并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领型全球城市的目标对城市所需的功能和资源要素提出了要求。”中山大学城市化研究院院长李郇说。
值得一提的是,规划草案在城市性质中首次增加“交往中心”“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的提法,这也意味着新时代,广州将肩负更多使命。
“交往中心代表全球人流交往密集,伴随人才的流动,知识、技术、资本等要素也要向广州集聚,呈现出城市活力四射的一面。”李郇说。打造交往中心,广州有着坚实的基础,国际航运、航空枢纽正初步形成。仅以航线为例,目前白云机场已开通国际和地区航线136条,通达全球五大洲,预计2020年将跃升为全球第五大机场。与此同时,广州近年举办国际会议数量大幅提升,粗略统计,2015年以来,广州举办了超过50场高端国际会议……高层次、高规格的“迎来送往”表明,广州逐步成为国际交往中心。
“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指的则是创新驱动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担当。近年来,广州的科技创新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全市261家孵化器、909万平方米的孵化面积,孕育出了8700家高新技术企业以及总数高达16.9万家的科技创新企业。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作为国际创新枢纽的广州必将承担起创新驱动发展的要务。”李郇认为,“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的提法实际上是为广州及全省、全国经济发展提供后劲。
人口规模对一个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规划草案提出,要科学调控人口规模,2035年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2000万人左右,比2016年底增加600万,并按照2500万管理服务人口进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
规划草案还提出,广州将建设世界级空港、海港和铁路枢纽。至2035年,广州航空枢纽设计年吞吐能力将达1.2亿至1.4亿人次,国际航空旅客中转率达到35%以上;广州港货物年吞吐量达7.5亿吨,集装箱年吞吐量3600万标准集装箱;广州铁路枢纽客运量超3.97亿人次,货运量超过0.77亿吨。
对于广州主城区包括哪些范围,历年来广州各类文件有不同的提法。规划草案首次明确将番禺区广明高速以北地区纳入了主城区的范围。该规划提出,要形成“主城区—副中心—外围城区—新型城镇—乡村”的城市空间网络体系。其中,主城区包括荔湾、越秀、天河、海珠四区,白云区北二环高速公路以南地区、黄埔区九龙镇以南地区及番禺区广明高速以北地区是承担科技创新、文化交往和综合服务职能的核心区域。
作为广东自贸区三大片区之一的南沙区,全域被列为广州城市副中心。发展定位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绿色智慧宜居城市副中心、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服务功能核心区和共享发展区。而且草案还特别安排章节提出,要“强南沙”,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核心门户。未来,将推进南沙枢纽站规划建设和提升庆盛站综合交通服务能力;推进建设南沙与广州主城区、香港国际机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广州南站畅达的高速交通走廊,实现30分钟直达大湾区主要城市中心区和重大交通枢纽。
为强化南沙区和大湾区综合服务功能,规划提出重点发展国际航运、国际服务贸易、国际创新金融、科技创新、国际交往等功能。
根据规划,南沙将建设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面向港澳实施更大程度的先行先试和更高水平的开放政策。
关键词:
广州
产业
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