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困难叠加、矛盾交织的特殊局面,河南三大国有煤炭企业依靠改革,杀出了一条血路,闯出了一条生路,趟出了一条新路!坚定不移去产能、剥离“办社会职能”、以刮骨疗毒的气魄处置“僵尸企业”……2017年,河南三大国有煤企全部扭亏为盈,逆势启动的一批重大产业升级项目,成为企业从依赖煤到超越煤转型发展新的“核动力”。
河南省襄城县平煤隆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在生产流水线上作业(3月7日摄)。
坚定不移去产能 精心安排再就业
位于河南省新密市平陌镇刘沟村的高岭煤矿,已经没有往日车来车往的热闹场面,井口边竖立着“永久性关闭”的标识牌。厂区内杂草丛生,一片荒凉,副矿长李斌说:“真舍不得呀。但是郑煤集团要求必须关,没商量!”
2016年初,河南省确定了煤炭行业去产能的任务和实施方案,计划3年内压减煤炭产能6254万吨。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河南能源化工集团、郑煤集团——河南三大国有煤炭企业,承担了去产能总任务的80%以上,它们严格关闭标准,层层验收把关,为全省顺利圆满完成任务做出了决定性贡献。
坚定不移去产能的同时,做好下岗职工的分流安置,事关职工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大局。河南三大国有煤企“先挖渠、后放水”,开辟内部退养、劳务输出、公益岗位托底等多种渠道,稳妥有序分流安置职工8.5万人。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转型升级中投产的新项目,为职工安置提供了广阔的腾挪空间。该集团原梨园煤矿综采队技术员孙培洋,经过培训后安排至集团旗下的尼龙科技公司。他说:“原来的煤矿效益差,收入低,新企业市场前景看好,月收入比以前翻了一倍还多!”
这是2017年10月26日在河南省襄城县平煤隆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拍摄的生产流水线。
针对煤矿工人技能相对单一、年龄普遍偏大、再就业困难的特点,河南能源化工集团变“散兵游勇”为“兵团作战”,组团输出劳动力,千余名煤矿工人在郑州富士康找到新岗位。在企业兜底保障政策支持下,不少员工自主创业,该集团鹤煤公司,就有近千名职工走上创业路。
改革攻坚刮骨疗毒 “三煤”全部扭亏为盈
能否用勇气和智慧化解历史遗留问题,让企业甩掉包袱、轻装前行,决定着国企改革的成败。为了彻底让企业“瘦身健体”,河南三大国有煤企将“三供一业”移交地方管理,作为改革“前哨战”全力推进。2017年6月底,这项任务已全面完成,比中央要求提前了一年半。
郑煤集团10家社区管理组织实现移交,9家医疗机构和8家幼教机构实施了重组、转让或租赁、撤销。郑煤集团副总经理田富军说:“仅剥离‘办社会’职能这一项,就使企业每年减少支出6800万元。”
在完成剥离“办社会”职能任务后,河南省委省政府又明确提出要乘胜前进,用一年时间打赢处置“僵尸企业”的“总攻战”。河南三大国有煤企紧紧扭住“僵尸企业”处置这个“牛鼻子”,带动企业产权结构、组织结构、治理结构改革持续深化。
“处置一家‘僵尸企业’,甚至比新建一家企业还要难。但是,老疮烂肉不割掉,新枝嫩芽就长不出来。”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综合办副主任孙帅安说,“处置‘僵尸企业’是国有煤企盘活资产、转型升级的契机。”
今年初,河南省为“僵尸企业”处置列出了时间表,要求9月底前必须处置完毕。在各项改革任务的统筹推进中,河南三大国有煤企借助煤炭市场回暖向好的机遇,2017年全部扭亏为盈。
河南省襄城县平煤隆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在生产流水线上作业(2017年10月16日摄)。
从依赖煤到超越煤 新思路绘就新图景
——与西安隆基公司合作,总投资30亿元,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4GW高效单晶硅电池片项目。
——3000吨高纯硅烷项目的投产,彻底打破我国高端电子原材料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为芯片产业发展注入新希望。
——工业丝、帘子布产能世界第一,占据全球33%的市场份额,与全球排名前10位的轮胎企业均有稳定的合作关系。
——拥有平煤股份等3家上市公司和天工科技等5家新三板挂牌企业,资产证券化步伐不断加快。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在新一轮企业改革中,以项目建设带动发展,逆势启动一批重大产业升级项目,走出了独具特色的转型发展道路,实现了从依赖煤到超越煤的跨越。2017年,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营业收入约1500亿元,其中煤炭产业仅占20%,非煤产业利润首次超越煤炭产业,20万名职工中,从事煤矿一线生产的职工已减少至8万人。
目前,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已经形成了煤焦、尼龙化工、新能源新材料三大核心产业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格局。河南能源化工集团和郑煤集团,在深化煤炭改革的同时,也大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转换发展动能。郑煤集团推动旗下金苑置业、龙力水泥等项目混合所有制改革,让企业焕发新活力。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董事长梁铁山说:“我们转型发展取得的成就,是对中央和省委有关精神,跟得紧、落得准、敢闯敢试的结果。”
关键词:
成绩单
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