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哑巴(中)和没有血缘关系的外甥、外甥媳妇在一起。
三代人80年接力
照顾“聋哑男孩”
当年的可怜人如今已是九旬老寿星
20世纪30年代,沧州黄骅市南大港孔庄子村好心人刘战歧拾荒捡回一个聋哑男孩,“这孩子挺可怜的,咱能养就养吧!” 就是这样一句朴实的承诺,外祖孙三代接力践行了80年。如今,原先的聋哑男孩已是90岁高龄,身体健康,红光满面,由没有血缘关系的五个外甥轮流伺候,十里八村的村民不仅夸老人命好,更夸赞一直照顾赡养老人的李泽民五兄弟。
1939年深秋,天气已渐寒冷。李泽民的外祖父刘战歧在地里干活,发现不远处有一个10来岁的小男孩,穿着又脏又破的衣服,身上裹着一床破褥子,旁边还有一个乞讨的布袋和一根棍子。男孩冻得直发抖,看上去奄奄一息。经过交流,刘战歧发现这孩子是个聋哑人,更生怜惜之意。“这样连冻带饿的,会出人命的。”想到这,他搀扶着这个男孩回到了家,让男孩在热炕头暖和着,还让妻子给男孩做了热腾腾的饭食。
那个年代正是抗战时期,少吃少喝的,这顿饭算是救了聋哑男孩一命。就这样,刘战歧夫妇收留了这个苦命的孩子。因为不知道他的名字,村里人就按照刘姓叫他刘哑巴。
刘战歧的四个女儿先后都出嫁了,刘哑巴一直没有成家。1960年到1961年,刘战歧和老伴相继去世,只剩下刘哑巴一人。南大港三分区二十七队的队长和刘战歧的四个女儿联系,让她们商量一下,刘哑巴今后的生活怎么办?刘连云是刘战歧最小的女儿,她和丈夫商量,“让哑巴哥跟咱一起过吧!”丈夫没有犹豫,同意了。
当时的刘连云已有四个孩子,最大的李泽民12岁。“哑巴舅是我走着到30里外的姥姥家领来的。” 李泽民说。在那个年代,刘连云夫妇把自己的五儿两女养大成人,他们对这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哥哥也有更多的疼爱和关怀。
2002年,刘连云的丈夫过世,刘连云摔坏了胯骨不能走路。从那时起,刘连云的五个儿子就轮流赡养母亲和这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哑巴舅。村上很多人都提议,让他们把舅舅送到养老院去。哥儿五个一商量,不能送,舅舅本来就不会说话,到了养老院无法和别人交流怎么办?
刘哑巴在五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外甥家轮流住,每家一个月。在谁家,谁家就准备一套被褥,每月还要给舅舅理一次发,最少洗两次澡,这是五兄弟定下的规矩。“ 哑巴舅跟着你们可真是享福了,你们兄弟五人对老人都那么好!” 这样称赞的话,李泽民兄弟五人经常听到,但他们总是说:“舅舅跟了俺们一家三代,就是我们的亲人!大家在一起是一种缘分,俺们尊老爱老,感到很幸福。”
令人痛惜和感动的是,今年年初,李家五兄弟的老五李泽华因患脑垂体瘤去世了,但他的妻子董志华仍要坚持伺候舅舅刘哑巴。“舅舅就是俺们的亲人,彼此已经有很深的感情了,伺候老人也是俺们的福气!”
关键词:
三代
爱心
男孩